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生肖纪年与干支纪年的传统,通常两者都是相结合的,而2024年就有辰龙之年之说。“龙腾盛世 花开两会”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央视在线直播决定举办“龙行龘龘—甲辰龙年书画专场”。让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敲响龙年新运,蔺高管老师用精彩纷呈的作品,为大家分享新春的艺术盛宴。在祝福祖国繁荣富强的同时,期待两会的到来。


蔺高管字云平,别号:西窗居士。1940年生;1960年美院附中毕业;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师从高冠华、白雪石…… 在校期间就常常去故宫临摹、研究历代名画,力求能从全局上认识中国画。毕业后又师从王雪涛先生学习花鸟画多年,对王派小写意画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在个人的长期艺术实践中,潜心研究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个人专著有:
1995年著《花鸟画章法入门》(此书199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著《西窗画要十说》(此书2012年由中国書畫出版社出版)。
2016年著《蔺高管流动水墨画选集(花鳥系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7年著《蔺高管流动水墨画选集(黄山系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同时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试验、独创出一种“流动渲染”的渲染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渲染方法的工艺流程。传统渲染方法——是先调和好水与墨,然后作画。而流动渲染——是让水与墨在运动中调和。
在流动渲染的基础上,蔺高管创新出一种新的画法——“流动水墨画”。“流动水墨画”有一个独特的唯一性:它既不能临摹也无法手工复制。“流动水墨画” 为传统水墨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中国水墨画的创新道路中迈出了勇于尝试的一步。
















“流动水墨画”的探索历程
(一)对“身世一枰棋”的再认识
“身世一枰棋,妙須成功后着。”这是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上大学期间记住的古人的一句治家格言。不过对这句格言的认识一直都很膚浅,只是停留在“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层面……
几十年后,当我再思索“身世一枰棋,妙須成功后着。”对这句格言时有了以下三方面的新认识。
其一,当我们使用“身世一枰棋”这个比喻时,这个“棋”指的是“围棋”。我们知道围棋和“人的一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围棋有361个落子点,而人的一生最多也就生存36000天左右……围棋是落子无悔,而人生经过的每一天也不能重来。围棋棋理和人生规则有很大不同;但用“一枰围棋”比喻“人的一生”,却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二,既然“身世一枰棋”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就是一盘棋,那么这盘棋的对手是谁呢?自己和谁对弈呢?
经过几十年的思索,目前我认为是----自己和自己的命运在对弈,更确切点说是自己的“命”和“运”在对弈。
其三,自己的“命”和“运”是如何进行对弈?
我们知道:“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
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某个特定对象处于时空转化的过程中,运气一到命运也随着发生改变。
我们还知道:“命”是个人先天就拥有的资源。当你呱呱落地,降生到人间以后,你的血缘、家庭、人脉,你的经济环境,你个人自身的才智……这些都属于你的“命”。而“运”则是个人后天对获得的机会和资源的掌握和运用。
我们知道人类生存的家、国、世界、自然界、宇宙……都在按照各自的規律发展变化,同时也给人类提供进步的机会和资源。当然同 时也会给人类带耒自然灾害,战争灾难……
因此,“身世一枰棋,妙須成功后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一生就是一枰“命”与“运”博弈的棋。当某个时空点,“运”会同时显出几个选项,让“命”来选择。如果“命”选择恰当,那你就会达到所设定目标,获得预期结果,取得胜利。反之,則功败垂成,完全失败。
(二) 我对“知识”与“道路”的思索
我探索“流动水墨画”的起因,是由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一句话而开始的。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到一所学校去办事,在走廊里挂满了名人的画像与名言,当我看到李四光的名言:“知识是重要的,但道路的重要性不亚于知识本身。”时我茫然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道路”是什么?它为什么比“知识”还重要?我百思不得其解…… 由于自已的个性喜欢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所以从此以后,一有空,就琢磨“道路”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与“知识”是什么关系?……虽然绞尽脑汁但也找不到正确答案,苦闷了好长时间。有一年夏天,我去香山。途中遇雨,当我紧跑几步到山顶的亭子里避雨时,偶然见到一本别人遗弃的杂志。我检起来翻了翻,上面一篇关于袁隆平的文章吸引了我——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过去的权威理论认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种优势”。但袁隆平认为这个理论没有试验根据,因为六十年代初他发现了一株优势非常强的水稻,他如获至宝,以为找到了一个特别优良的品种。第二年袁隆平把它种了下去观察,每天都“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之后,大失所望,穗子的高矮大小不一……失望之余袁隆平突然产生了灵感——“为什么会有分离呢?可见我选取的那一株水稻,是一个天然杂交水稻的第一代。”这给我很大启发,所以我立志搞杂交水稻,方向对了,这非常重要。看到这里,我眼前一亮,袁隆平走培育杂交水稻之路,不正是“道路”的正确答案么! 我的思路也豁然开朗——如果说把人类的已知知识比喻成一个园的话,那园周就是“权威理论”,园周以外就是广阔地人类的未知领域。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大致都是这样的:先以人类的已有知识为出发点,突破“权威理论”的束缚,在未知领域内找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实现这个知识点的过程就是——道路。 李四光所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道路的重要性不亚于知识本身。”这句话正是告诉人们,光局限于学习已有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是在园内折腾,这对人类的知识发展没什么作用。而只有在园外的未知领域内找到新的知识点,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时,才会对人类的知识发展作出贡献。 在中国画领域,当一位画家创新出一种新的画法以后,这种画法就和该画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们一看到这种画,就会想到该画家。一提起该画家,在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想到他的画。如: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王雪涛……他们的艺术水准都达到了“人与画合”的最高境界。 我国宋朝画家米芾说过:“适目之事,看久即厌。”郭熙也讲:“人之耳目,喜新厌旧,天下同情也。”他们说的中心意思是,从事于中国水墨画的人,必须创新。如果只是重复别人的艺术语言则会令人生厌。然而创新何其容易,因此水墨画家的苦闷,徘徊,思索就是常事。有一天,我在整理画案时,从一个抽屉里发现一个旧的电动剃须刀,装上电池一试,运转正常……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如果把水墨画笔装在电动剃须刀上,让它动起来作画会是什么样……”与其凭空想象,不如实际行动。我当即找来材料,自己动手,很快一只“电动水墨画笔”就制造出来了。从此就开始了漫长的水墨画创新实验之路……
(三)潛意识在绘画创新中的作用
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特别是在中国写意画领域,常常有支配我们行为的直觉习惯和下意识的灵感用笔,反而能描绘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其实这就是画家“命”与“运”的巧妙交汇,在人生的棋盘上走出一步妙棋……
拿我的经历来说,我发明“流动渲染”有许多巧合:我刚画了一半的画;正巧当时我口渴,拿杯正要喝水;小猫突然出现并往我肩上跳;我杯中的水正巧撒在石头上;画案上正巧放着我以前制作的“电动水墨画笔”;鬼使神差的我下意识的用“电动水墨画笔醮墨”转了几下……这几种巧合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环节缺失,运用“流动渲染”方法的“猫趣图”也就画不出来。
实际上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机缘巧合,就是人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水墨画家,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前辈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名言:“犹如语言一样,不是先有人制定好了一种语法,然后人们才学着说话;相反地,语法是从语言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改进演变而成的,它是存在于语言本身中的。”
在水墨画领域也是如此,去大胆的画,大胆的实践,不要受任何框框的约束……当你画到“废画三千”时,或许一种新的理论,新的画法就在你的绘画实践之中巧妙诞生……画法就在你的绘画实践之中。
后来,我把凡是画面中使用了“流动渲染”方法的绘画,都定义为——“流动水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