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两资五年

发布时间:2021-12-16 19: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两项资金”是指1980年中央财政设立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1985年设立的四川省三州开发资金(2021年更名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两资管理部门在民族地区和散居地区共投入两项资金22亿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6.3635亿元,其他资金15.6365亿元),重点实施了“一项计划、四大工程”,共1557个项目。

两资·五年 ---我们在这里

1.家乡

两资•五年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篇

        在中国,家乡是根基,是牵绊。建设家乡,是我们还原乡愁的方式。我们是两资工作者。40年前,国家安排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和四川省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带着建设家乡的使命,两项资金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建设项目打造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的典型。

 

 

 

 

        以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为例,五年间投入两项资金500万元,并整合各项资金4800余万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全村坚持村寨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旅游经济结合,保留藏式民居的传统风格,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将村庄建设成具有嘉绒藏族风情和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

 

 

        十三五以来,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伴随着两资工作不断推进,各族同胞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2016年,整合两项资金及其他资金411万元,实施甘孜州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一二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2017年,整合两项资金及其他资金450万元,实施凉山州西昌市高草回族乡城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50991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占资金总量的23.18%。在其带动下,全省共建成11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 受益群众达2万多户9.1万余人。

2.1改变

两资•五年

基础民生改善篇

        曾经的川西彝区收入低、行路难、吃水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为解决这一困境,凉山州两资部门率先参与彝区“彝家新寨”改造行动计划。

 

 

        凉山州喜德县彝家新寨的群众说到:“以前住的是破房子,现在因为共产党住上好房子了!”

        这一改造工程成为凉山彝区群众最拥护、最满意、最暖心、最实惠的民生工程,提高了彝族贫困农户生活水平,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转变。

两项资金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努力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各族人民群众。从改善大凉山和涉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住房条件的“彝家新寨”和“藏家新居”,到解决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15个市州群众“出行难、用水难、洗澡难”等难题的“四小工程”,我们见证了民众生活的改变,更看到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

        五年来,两项资金坚持“拾遗补缺、雪中送炭”改善了大凉山和涉藏地区66.8万少数民族群众住房条件。投入3.7亿元,着眼“择重、择难、择急、择优”,帮助上百万民族地区群众解决了行路难、用水难、照明难等民生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2惠民

两资•五年

社会事业发展篇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高海拔地区,世居在这里的各族群众长期受到强光和强紫外线照射,加上氧气含量较低,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疾病发病率高。

 

 

        为了帮助甘孜州康巴眼科中心新建病房、手术室和购置医疗设备,两资部门连续投入460万,把康巴眼科中心建成涉藏地区第一个眼病专科医院。

        惠民事业是漆黑夜里的灯,是照亮星空的一束光。每年超过800名白内障患者在康巴眼科中心成功实施手术,重获光明。

 

 

        惠民事业是寒冬夜里的暖,是温暖孩子的一双手。两项资金投入700万元,帮助建设若尔盖县西区岭嘎学校;十三五期间,两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565亿元,实施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项目,坚持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民族地区学生上学交通不便等问题,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做好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惠民事业是五千米高原上的氧,是点燃欢乐的一把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弘扬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投入资金60万元,建成阿坝县“心之浪”唐卡艺术传习基地。

        十三五期间 两资部门累计投入1.69亿元 实施民族文化建设推进工程项目,在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两项资金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以“补短、补漏、补需”为主要方向,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惠民事业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维护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3.1发展

两资•五年

特色产业腾飞篇

        十三五期间,两项资金仁和区总投入600万元,主要解决芒果产业基础设施,重点是产业道路和水利设施。金沙江热河谷民族地区历经数十年发展的水果产业在这笔资金的撬动下,不断突破,由大变强”

        在两项资金的持续带动下和当地两资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条条山间羊肠小道变成四通八达的生产道路,一根根灌溉管网跨越山野荒丘变成芒果基地的大动脉。

 

 

        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快速掌握科学种植、管理芒果的技术,攀枝花市两资管理部门每年拿出10万元经费,聘请农业专家为果农讲 解实用技术,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培训。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和“支部+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电商平台,进一步畅通了销售渠道。

据2021年统计,仁和区种植芒果20余万亩,攀枝花市达50多万亩;全市实现芒果产值逾25亿元,拉动种植、加工、物流、贸易等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近100亿元。

        丰收,是农民一直以来的期盼。产业类型和产业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农民终结了祖辈靠天吃饭的日子,大地的耕种者终结了贫穷,人们获得了丰收。

        五年来,两项资金通过项目实施,帮助民族地区不断建设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以攀枝花芒果、宁南桑蚕、会理石榴、会东艾草等特色种植产业为核心的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产业合作,更使得各族群众如同血脉般紧密相连。

5.感恩

两资•五年

有效凝聚民心篇

        作为两项资金这一直接服务民族地区和群众的有效载体,我们能做的是将资金效益最大化,通过发挥撬板作用,带动更多人看到优质产业,通过引进外部资金投入、项目落地,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动力。近年来,在省民宗委、省财政厅和省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民族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了提升民族凝聚力、助力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2021年7月15日,团林苗族乡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正如期举行。

2018年3月,宜宾市筠连县团林苗族乡负责人发现,养鸽子产业利润高、发展潜力大、可复制性强。在多次到全国各地考察鸽子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学习了各地的先进管理办法后,已做好准备将一只只“金凤凰”引入乌蒙山区。2018年5月,在四川省两项资金的帮扶下,当地群众成立了筠连县团林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以55万元两项资金作为发展鸽子养殖产业的引子,筠连县创新性地探索出“专合社+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之路。

        截至 2021 年底,宜宾市筠连县已完成占地面积为 4.88 亩的鸽子养殖场建设,10000 只种鸽在团林苗族乡集中养殖 平均每天产蛋1000 余枚,团林苗族乡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年收入超过50万元 当地百姓真正尝到了集体经济的甜头。

        保证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不被辜负,是我们的责任;不断探索更加优质的工作模式,是我们的使命;通过资金项目投入让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是我们的感恩。十三五以来,两资工作者不断探索着新的扶贫方式,以“资金投入”之法、行“授人以渔”之道、成“面面俱到”之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以人为本、感恩为由,不忘初心,戮力前行。十三五,我们在这里;十四五,我们继续前行。

        十三五规划以来,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指导下,两资工作不断推进,加强资金投入、项目落实,不断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同胞走上了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斗的幸福道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继续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铸牢全省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驼奶王者归来,掘金“五好驼奶”,认准雪莲乳业!
下一篇:两资纪录片《山乡巨变》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